哎,说起马俊仁和马家军,那可真是中国体育史上一段没法绕过去的故事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这名字简直跟神话似的,报纸上、电视里天天播,街头巷尾都在聊。但你要说这故事全是光鲜亮丽?那可就错了,里头的弯弯绕绕,比跑道上的弯道还多着呢。今天咱就拉家常似的,聊聊这段又让人振奋又让人唏嘘的往事。
一、当年的马家军,那真是横空出世
咱先说说最风光的时候。1993 年在德国斯图加特的世界田径锦标赛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。马俊仁带着王军霞、曲云霞、刘冬这几个姑娘,跟开了挂似的,在女子 1500 米、3000 米、10000 米这几个项目里,把金牌拿得手软。
我记得当时电视里转播,解说员嗓子都喊哑了。王军霞跑 10000 米的时候,最后几圈跟飞似的,把外国选手甩得老远,冲线的时候整个人都快虚脱了,趴在地上半天起不来。后来才知道,她那天跑完步,袜子都被血浸透了 —— 不是外伤,是脚底磨出的水泡全破了。
展开剩余85%那时候老百姓哪见过这阵仗啊?以前总觉得田径是欧美选手的天下,咱黄种人能拿块铜牌就谢天谢地了。结果马家军一下子包揽了这么多金牌,还破了好几个世界纪录。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都在说:"马教练真是神了!" 连外国人都傻了眼,西方媒体直接说 "世界中长跑进入了马俊仁时代"。
更邪乎的是同年的七运会。在辽宁本溪的体育场,王军霞跑 10000 米,直接把世界纪录提高了 42 秒!你知道这概念不?就好比别人跑 100 米要 10 秒,你突然跑了 8 秒,这哪儿是进步啊,简直是飞跃。当时马俊仁在看台上叉着腰,赛后接受采访的时候牛气冲天:"我说让谁破纪录,谁就能破;我说什么时候破,就什么时候破!"
那会儿的马俊仁,简直是全民偶像。他穿着标志性的军绿色夹克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说话带着浓重的辽宁口音,特能侃。他说自己有 "秘方",是用鳖、人参、枸杞这些东西熬的汤,队员们天天喝,所以耐力特别好。还说队员们训练有多刻苦,冬天在雪地里光着脚跑步,夏天顶着四十度的高温练体能。老百姓听得热血沸腾,觉得这就是 "天道酬勤" 的典范。
我那会儿上中学,学校运动会上,老师还拿马家军举例:"看看人家王军霞,你们跑个 800 米就叫苦,学学人家!" 班里女生都把王军霞的海报贴在床头,男生们聊天,三句话不离 "马家军",好像自己也跟着光荣似的。
二、神话背后的阴影,现在想起来都揪心
可谁能想到啊,这看起来牢不可破的神话,崩塌起来比谁都快。1994 年年初,突然有新闻说,王军霞带着好几个主力队员,连夜从训练基地跑了,跟马俊仁彻底闹翻了。这事儿在当时炸开了锅,记者们跟疯了似的追着问,但队员们啥也不说,马俊仁也只说是 "小孩不懂事,闹别扭"。
真正的内幕,是后来一个叫赵瑜的作家,写了本《马家军调查》才揭开的。书里有一章叫《药魔重创马家军》,看得人后背发凉。原来马俊仁说的 "秘方",根本不是啥鳖汤,而是兴奋剂啊!
书里写,队员们从十几岁开始,就被逼着打针、吃药。有时候是马俊仁亲自给打,针管都是共用的,想想都吓人。那些药名现在听着都耳熟,啥 "大力补"、"睾酮",全是国际奥委会明令禁止的。队员们当时年纪小,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儿有啥危害,只知道教练说 "吃了能跑得快,能拿金牌"。
有个队员后来回忆,第一次吃药的时候,夜里浑身发烫,睡不着觉,第二天训练的时候头晕眼花。跟马俊仁说不想吃,结果被骂了个狗血淋头:"不想拿金牌就滚蛋!你以为这是给你享福来了?" 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训练机会,姑娘们只能硬着头皮吃。
更让人难受的是药物的副作用。书里写,好多队员不到二十岁,月经就乱了,有的甚至闭经了;有的姑娘嗓音变得粗哑,跟小伙子似的;还有的肝功能出了问题,训练完了就恶心呕吐。王军霞后来在采访里说,她退役后好几年,身体都没调理过来,生孩子的时候遭了老罪。
这些姑娘们,当时正是爱美的年纪,却因为身体的变化变得自卑。有个队员说,她最怕去公共澡堂,怕别人看到自己因为药物变得粗壮的四肢;还有人不敢谈恋爱,觉得自己 "不正常"。她们拿了世界冠军,本该是最骄傲的时候,却活得跟偷了东西似的,这种滋味,想想都心疼。
那会儿我看完这本书,好几天缓不过来。原来那些让我们热血沸腾的金牌,是用姑娘们的健康换来的。再想起马俊仁当时吹的牛,什么 "科学训练"、"秘方加持",简直觉得讽刺。
三、从神坛跌落,他的转型比剧本还离奇
马家军的神话破了之后,马俊仁在田径界待不下去了。但你别说,这人还真能折腾,转身就扎进了商海里,而且玩的套路,比训练队员还野。
先是 1995 年,他说把自己的 "秘方" 卖给了广东一家公司,搞出个叫 "生命核能" 的口服液,还说这方子值上千万。当时这事儿闹得挺大,新闻发布会上,马俊仁拿着个小瓶子,说这玩意儿 "能增强免疫力,比人参还管用"。结果呢?后来有记者卧底调查,发现这口服液就是糖水加了点维生素,成本连一块钱都不到。
更搞笑的是 "中华鳖精"。这玩意儿现在还有人记得不?当时广告打得铺天盖地,说里头全是野生鳖熬的,马家军就是靠这玩意儿跑第一的。马俊仁亲自代言,电视上天天见他说:"喝中华鳖精,强身健体!" 结果有回,一个记者偷偷跑到生产厂家,发现车间里就一个小池子,养着几只鳖,够不够做一天的量都难说。后来有内部人爆料,所谓的鳖精,十瓶里有一瓶能掺点鳖血就不错了,剩下的全是糖水。
就这玩意儿,当年居然卖疯了。我妈那会儿还给我买过,说 "补补脑子",现在想起来,真是交了智商税。后来这事儿被曝光,老百姓笑称马家军是 "中华鳖军",马俊仁的名声更臭了。
可他还没完。2000 年之后,不知道咋想的,他突然迷上了养藏獒。这可不是咱们小区里养的宠物狗,是那种长得跟狮子似的大狗。马俊仁说这狗 "忠诚、勇猛,跟马家军精神一样",然后就开始折腾这个。
他在北京大兴搞了个豪华的藏獒基地,占地好几十亩,跟个小庄园似的。还成立了个 "中国藏獒协会",自封会长。最离谱的是,他把藏獒炒成了奢侈品。有只叫 "小王子" 的藏獒,居然被他炒到了 4000 万!那会儿北京的房价才多少钱啊?真是疯了。
我有个搞宠物行业的朋友说,马俊仁那时候特能忽悠,今天说这只獒是 "纯种藏獒,全球就三只",明天又说那只獒 "祖上是成吉思汗的军犬",把一群想发财的老板骗得团团转。不少人砸锅卖铁买藏獒,想等着升值,结果 2012 年之后,藏獒热一下子凉了,价格跌得比白菜还便宜。有老板受不了打击,跳楼的都有。马俊仁的 "藏獒帝国" 也黄了,基地都被法院查封了。
现在想想,马俊仁这人,好像一辈子都在走极端。搞体育,就为了金牌不择手段;做生意,就想一口吃成个胖子。他总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切,结果呢?最后啥也没抓住。
四、时过境迁,恩怨情仇都淡了
如今马俊仁都 80 岁了,早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,听说在大连住着,平时种种花、遛遛弯,日子过得挺平静。前两年有记者拍到他,头发全白了,背也驼了,跟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名教练判若两人。
最让人感慨的是他和当年的队员们。前几年王军霞在节目里说,她现在偶尔会带着孩子去看马俊仁。两人见面,不聊过去的恩怨,就说说家常,问问身体。王军霞说:"恨过,但现在不恨了。他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,那会儿全国上下都盼着拿金牌,压力太大了。"
想想也是,上世纪九十年代,咱们国家刚改革开放没多久,太需要用金牌来证明自己了。"金牌至上" 的观念,不光是马俊仁有,整个体育界都这样。为了拿金牌,省吃俭用也要搞体育,运动员从小就被灌输 "拿不到金牌就是失败" 的想法。在那种大环境下,马俊仁的极端做法,虽然不能被原谅,但多少能让人理解一点他的疯狂。
去年东京奥运会,苏炳添跑了 9 秒 83,全网都在庆祝,不是因为拿了金牌,而是因为他突破了黄种人的极限,而且是干干净净跑出来的。这时候再回头看马家军的故事,更觉得唏嘘。咱们终于明白,体育的意义,不是非得拿金牌,而是挑战自我、享受过程。
现在的体育界,反兴奋剂查得特别严,从运动员到教练,都知道 "干净的奖牌" 比啥都重要。这背后,不就是马家军用惨痛的教训换来的吗?那些被毁掉健康的姑娘们,她们的牺牲,总算没有白费。
有时候我会想,如果当年马俊仁能守住底线,不用那些歪门邪道,马家军会不会成为真正的传奇?王军霞她们,会不会有更幸福的人生?可惜啊,人生没有如果。
这段往事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那个时代的狂热和扭曲,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。现在再聊起马俊仁和马家军,已经没那么多愤怒了,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心情 —— 有惋惜,有反思,也有对未来的期许。希望以后的体育赛场上,少一些急功近利,多一些纯粹和热爱,这才是对那些付出过代价的人,最好的告慰吧。
发布于:江西省股票配资平台十大排名,杠杆配资公司,配资公司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