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名单的时候,总是忍不住多翻几遍,这一波二野大兵团司令安排,怎么看都铜墙铁壁。兵团主官选出来那一刻,队伍里不少人眼都亮了,真没看懂,王宏坤王近山这种公认的主力将,居然轮不上,新鲜劲还真不输给后来的大院孩子们分房子。就细数那些名字,二野本来阵容就厚,三大兵团陈赓、陈锡联、杨勇,政委是苏振华、老谢、郭天民,其他还有王近山、杜义德等老战友。名单确实安排得极有讲究,不光是战功排名,里边山头、资历、名气和现实功用,都要砌成一块砖砌得牢靠。
要说兵团司令,陈赓和陈锡联直接正主角,论能打硬仗没人怀疑。旅长枪法出名,小钢炮本事大家心里都清楚,谁在部队里都服气。但这轮整编,出彩子的反而不是这俩,整个亮点其实落在三号兵团,就是杨勇。不是王疯子王近山,也不是老资格王宏坤,偏偏是杨勇跳出来,掌了大旗,这事儿细看还真有点意思。
有人问王近山凭什么没当正职,简直话都不用多讲,几个理由明晃晃摆着。杨勇这人把资历和山头都踩得很实。红一方面军带出来的,光靠这出身就硬气。要是在红一系统里头没人能顶上兵团司令位置,不光两位红头领导面子上过不去,整个红一班子的心都往下掉。而且当年晋冀鲁豫四大军区,太行有小钢炮,太岳有旅长,冀南陈再道还被安排在河南军区,冀鲁豫按理没人比杨勇更能交待,苏振华也算是,但打仗不是一个量级。
再说红一干部,论资格长短,杨勇、王近山其实都行,可真要动政委主意,谁都知道政治上不能绕过杨勇。这种事情,说白了,不光是谁能打,还得看谁能安稳人心,谁陪伴政委走得久,谁明白规矩。在部队讲规矩到这个程度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一轮一轮挑人,不是只挑能打的,能不能扛大旗,敢不敢担大事,部队里选人很难靠单一指标。
看看杨勇的各种经历,能发现他其实挺特别。杨勇三杨里年纪居中,资历比王近山更早。1930年红五军入党,王近山还没入党。长征时杨勇是政委,路上部队稀碎,一个团就剩不到半数人。大家都知道那关有多艰难。直到张团长和黄政委来坐镇,吉人自有天相。杨勇当政委时间长,有一种稳得住的劲头。有人说他不太像那种前线杀将,其实该他发力的时候一点不慢。
到了抗战时期,686团副团长,主要是做政委,后来兼任团长,主抓作战,进入副本自然就多了。王近山升团长慢一点,他们各自爬的路不同。到了1938年杨勇伏击日军,干掉了山中忠敏少将。写到这里,还是觉得这仗真不虚。杨勇自己回忆起来很细,日军小心翼翼,八路军布置周到,看着爽快。打伏击战日军给他挑衅书,说不过八路军讲伏击不够光明正大,倒是让人笑了。杨勇不吃那一套,正面刚没意义。
686团后编成独立旅,杨勇兼鲁西军区司令员。苏振华跟他开始搭档,两个人后来联手不少。冀鲁豫军区成立7纵,杨勇当司令员。兵力上跟王近山比差不多,但7纵兵员杂,有主力、有地方刚拉起来的。打定陶战役,杨勇想主攻,刘伯承没有答应,还是让王近山所在的6纵干。能看出来,虽然部队老资格,关键战还是交给最有把握的人。这时候不是讲面子的时候。
郓城打国军55师,杨勇出彩,单纵打两个旅,这叫前例。六营集也漂亮,跟杜义德手拉手战略布局,围三阙一打法,人家还是讲兵法的,会留出口让国军钻,打得国军稀里哗啦。王近山腿伤那会儿其实不在现场,有读者质疑说把六营集指挥算他头上不合理,查证确实是杜义德主指挥。
南下大别山,是1纵参与其中。打高山铺那会儿也拼劲,20旅护卫中原局机关,夜里误走路,不小心跟胡琏整编11师撞到同村。刘伯承警觉,也算真有老资格军长水平,没卸鞍、没脱衣,直接就转移。杨勇知道这个情况,冷汗下来了,大冬天撒着腿派人过去救。最后胡琏没能追上,刘伯承安全到家,还得感谢杨勇命令得及时,不然中原局又要减员。
华野转战,杨勇率1纵跟进每一场主战役,确山、宛东、淮海都在里面。论金刚寺之战、洛阳之战那种洗牌硬仗,杨勇没干过,郓城干掉55师鼓舞士气,但跟王近山、陈锡联那种大场面比起来,亮点不够。大运动战里,杨勇没带主力方向,陈赓、陈锡联、王近山分主攻,他按编制排第一,却轮不上主指。这事儿其实挺现实,单位里好多时候就是资历靠前不一定分到主尖岗位。
到了大整编,杨勇终于翻盘,正科级变成兵团司令员。王宏坤本来盼着能当兵团司令,后来6兵团没了号,直接落选。王宏坤如果论早年资格,确实力压杨勇一头,但这种安排,刘邓首长权衡的肯定不止是资历。老部队换主官,说到底谁能把人带好,能压得住场面最重要。
入朝后,杨勇主打收官之战,打得很正规,招式老练,志愿军风格很到位。能看出杨勇把底子打得稳,但说创新、记录、震撼,还是没法跟杨得志、韩先楚比。说白了,杨勇是基本功型主官,能把仗打赢不会出错,队伍虽然没有特别大的爆发,但不掉链子。没老杨哥那种一锤子定生死的狠,但稳重、持重,队伍看得见吃得定。
这人还有一个特点,人品稳得住。在新中国刚起步,那些升腾翻涌,部队里各种风潮,多少人随风而动,杨勇跟刘帅、政委关系持续很铁,没跑偏。做事老实,做人忠字为本。他没法做白袍小弟那种打算盘,也不愿意折腾。政委卸任总长的时候,本来首推他继任,要不是各方大佬角力,也许他真能掌总参指挥。可大环境控制得紧,硬是没给二弟走得更远的机会。
翻这些旧账看下来,还是那句话,安排岗位能打仗是基础,能守阵脚才是定心。王近山、王宏坤都有本事,但抬到兵团主官,不只是摆实力,还得平衡资历与情面,面子里子大家都明白。杨勇就是那种稳住一个山头,给大家都吃下安心丸的人。无论哪一场大整编,谁能顶主要看谁最服众。这一轮整编下来,杨勇顶上大旗,那才是全场心气儿都顺的一套安排。
翻回头,军队里大风大浪全都见过,谁主旗谁分边,最后还是人靠谱,稳得住的出头。命里福气,路靠自己走,表现稳才最重要。杨勇兵团司令其实选得很有道理,大家心里都认可,这才是真正值得细品的安排。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股票配资平台十大排名,杠杆配资公司,配资公司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